“零碳建筑” “站楼融合”“共享园区”……当这些陌生而又前卫的概念都融入一座建筑,会产生怎样的神奇效果?拔地而起的国网雄安新区电力调度生产运维中心今年即将全面建成,它会告诉你答案。
项目投入运行后,每年综合节能率达86.39%,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549吨,建筑与自然相映成趣,这样一座内有乾坤的“绿色大楼”究竟长什么样?它的近零碳排放如何实现?又应用了哪些先进技术呢?记者走进雄安一探究竟。
即将竣工的国网雄安新区电力调度生产运维中心项目。
“零碳大楼”自己会发电
3月25日,驾车行至雄安新区启动区最南端,记者看到一座4幢大楼组成的“回”字形建筑规矩方正、素雅大方,彰显着建筑简约稳重的气质。
“大楼设计之初,我们考虑到雄安新区的建筑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淀城融合、曲直相生,因此大楼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淀泊名堂’。”国网雄安新区电力调度生产运维中心项目负责人孙裕尧对记者说。
雄安电力调度生产运维中心是雄安新区首批以绿建三星、近零能耗建筑和近零碳建筑为目标设计建造的钢结构大型办公建筑,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建筑高度23.9米,整体建设坚持“主动被动融合、交流直流融合、信息物理融合”的核心特色,各个环节都体现着绿色、创新、环保。
孙裕尧介绍大楼使用高性能门窗。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李元华 摄
记者走进大楼,发现无论是在大厅、走廊,还是在办公室,即使不开启照明设施,室内光线仍然明亮通透。面对记者的疑惑,孙裕尧解释:“为了节能,我们使用了很多‘法宝’,就拿这‘回’字形结构来说,有利于增加采光和自然通风,通过自然光,就可以使内区采光系数满足采光要求的面积比例达到 60%。”
不仅如此,孙裕尧口中的“法宝”还包括了“5+3”建筑节能降碳技术体系,整栋大楼使用高效外保温、高性能门窗及遮阳、近无热桥设计等技术手段,实现整体性能的提升;同时,还集合了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高效冷热源系统、LED光源、高效节能电梯等主动式技术,提升建筑能效;通过可再生能源微网、光储直柔新型供配电技术,搭建智慧能碳管理平台,结合绿电及CCER方式等碳抵消措施,最终实现运行阶段零碳。
大楼顶面铺设了光伏玻璃与光伏板。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苗苗 摄
作为“绿色建筑”,实现“零碳”,不仅需要“节流”,更要“开源”。
“我们在大楼顶面铺设了光伏玻璃与光伏板,因地制宜采用多种不同类型的光伏,扩大可再生能源利用,让大楼自己会‘发电’。”孙裕尧说。
调度大楼顶部安装了3354平方米光伏板,将太阳能转换为电流,一年就能发电76万度,用于补充大楼自身照明,如果放到普通家庭,能满足近400户一年的用电量。
孙裕尧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大楼建成后采暖、空调、照明、生活用水等方面碳排放量相加,建筑综合节能率高达86.39%,每年每平方米节约电费约80元,年节约费用为384万。
电力调度生产运维中心效果图。
“零碳大楼”有座变电站
“我们项目自2020年12月底开工,预计今年即将全面建成,那时,这里将作为雄安新区电力系统的‘大脑中枢’。”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雄安新区供电公司办公室副主任杨博涛说,电力调度生产运维中心将成为整个雄安新区电力系统信息处理、监视和控制的中心机构,承担着区域电网调度、运维检修、供电服务以及综合管理等多种职能。
电力调度生产运维中心是雄安新区启动区重要的电力保障设施,同时,也是全国第一个电力调度中心与220千伏变电站融合建设项目。
国网雄安新区电力调度生产运维中心效果图。
“想象不到吧,我们眼前的大楼底下藏着一座变电站。”杨博涛指着大楼西北角的位置对记者说。
众所周知,城市中传统的变电站需要占用较大空间,笨重且不美观,因此,之前北京、上海等一些城市均尝试过将街边建筑或简单的商业建筑与变电站合建,而像调度大楼这样,将变电站与调度生产运维中心深度融合建设的在国内尚属首次。
“通过‘站楼融合’建设,变电站和调度大楼的地下二层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地下车库,这样车道可以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车行更流畅,布局更合理,节约了空间,增加了停车位。”杨博涛说。
瞧,一个融合的理念,解决了这么多问题。
调度大楼顶层平台效果图。
在雄安新区建设过程中,绿色、环保的理念贯穿始终,雄安新区电力调度生产运维中心也让智能、绿色和创新成为独特名片,这里将打造成开放共享园区。
经介绍,调度大楼内建设了下沉花园,打造了优美的庭院景观;楼顶搭建了“玲珑庭台”,并配套休闲设施。
“在大家的印象中,电网办公大楼都是封闭的,但是这里不同,项目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周边市民提供开放共享休闲空间。”杨博涛说。
记者乘坐电梯到达调度大楼顶层,看到工人正在安装光伏座椅。放眼南眺,碧空如洗的蓝天下,白洋淀一碧万顷,湖边处处新绿;向北望去,城区日新月异的风貌尽收眼底。可以想象,将来这里聚集着闻名而来的游客、悠闲自在的市民,铺开一幅城中有园、园中有城、人在景中、宜居宜游的城市生态画卷。
雄安新区绿色建筑施工现场。
“零碳大楼”你也可以拥有
“国网雄安新区电力调度生产运维中心项目的建成和成功运营将会成为行业内零碳建筑技术研究实践应用的典型案例,其示范作用将由雄安新区辐射至全省乃至全国,为我国寒冷气候区建筑领域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实践经验和科学示范,推进零碳技术创新研发与应用。”国网雄安新区电力调度生产运维中心的技术人员张莫凡表示。
将雄安新区建设成绿色发展城市典范,离不开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与绿色发展体制机制的完善,如今在雄安绿色建筑随处可见。
距离电力调度生产运维中心项目24公里的雄安自贸试验区交流展示中心,依靠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和地源热泵井工作的空调系统,每年可减少约190吨二氧化碳排放;形似“青莲滴露”的雄安站,可实现电力“自发自用、余电上网”;20余项变电站景观设计,坚持“一站一景观”理念,打造“融入环境不突兀、仔细观察有亮点”的城市街边小品……
雄安站。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日前,雄安新区印发《雄安新区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新区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在严格执行现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基础上,鼓励在“一主五辅”区域内大力推广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和零能耗建筑,发展“零碳建筑”。到2025年,建成一批近零能耗示范工程,实现全区建筑能耗强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建筑能源消费水平接近或者达到现阶段发达国家水平。
打造优美生态环境,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是雄安新区的重要使命。随着一个个创新试点示范场景的加速落地,一栋栋绿色建筑解锁低碳智能密码,安全、绿色、低碳、智慧的未来之城面目愈发清晰。